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江苏省射阳县人民法院黄沙港人民法庭打造“‘渔’你相约·‘典’亮渔都”党建品牌——
5000亩海鲜贝类终于续上“救命水”
芒种刚过,暑气渐盛。老张补交水电费后,供电的水泵开足马力,隆隆作响,清澈的库水顺着规整的沟渠奔涌向前,送达到每一块养殖塘口,近5000亩海鲜贝类贪婪地吮吸着这期盼已久的“救命水”。
老张与老丁等25户养殖户的土地租赁系列纠纷,也随之画上圆满句号。
老张是江苏省射阳县人,他与养殖户的纠纷要从2021年说起。
因江苏沿海开发和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老张于2010年取得射阳县黄沙港镇东沙港6000多亩滩涂地的使用权。2021年,他与老丁等养殖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其中5000亩供养殖户们开展海鲜贝类等水产养殖。
2024年9月,双方因承包费问题产生纠纷,老张一气之下,一纸诉状将其中6户养殖户告上法院,并停交水电费。
眼看纠纷愈演愈烈,江苏省射阳县人民法院黄沙港人民法庭法官练国存决定去现场实地调查、开展调解。
去往塘口的路上,警车一路颠簸前行。练国存刚下车说明来意,养殖户们就纷纷围上来诉苦:“这租金我们没法交,去年大潮倒灌还淹了我两处塘口,这损失谁赔”“种苗才投放不久,塘口水泵就停止供水了”……
“如果不按合同交租金,我要一个一个告上法庭!”老张放出狠话后转身离去。
第一次现场调解,练国存碰了一鼻子灰。
解纷压力倍增,练国存在法庭内来回踱步,墙上“‘渔’你相约·‘典’亮渔都”的党建品牌标识映入眼帘,他似乎找到了解纷密码。
新一轮调解,练国存邀请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和村居党支部等的相关人员一起到塘口现场。
刚下过一场雨,塘埂上的泥巴路不好走,大家穿上雨靴向一间低矮的平房走去。
平房是老张的工作用房,老张有些歉意地说:“靠近鱼塘,腥味重,请大家包涵。”他边说边把扇子和报纸分发给大家,用来驱赶蝇虫。
“你的租金本身就不低,去年我们也损失很大,你们看……”老丁拿出手机翻出去年贝类死亡的照片。
这时,老张也把有些泛黄、带有褶皱的合同摊在桌上:“之前租金一直按合同来的,现在咋不按这个履行!”
眼见双方又一次“针尖对麦芒”,洋河村的老支书刘必彩对老张说:“坐下喝口水歇歇!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我们就不开‘批评大会’了,一起好好谈谈,怎么样?”
“你们合作好几年了,大家各退让一步,实际上是相互成就。”镇综治中心负责人张丽娟说道。
镇国土所老所长、法庭“连心”调解室调解员李宏连接着劝导,让老张和老丁相互理解。
众人划桨开大船。很快,充满“火药味”的调解现场渐渐降温。
老张的态度逐渐缓和,表示租金可以考虑降低。
练国存趁热打铁,提出和解方案。经协商,最终老张同意将塘口每月每亩租金降300元,老丁等人支付了差欠租金,剩余19户也参照老丁等人的调解方案达成协议,并现场履行。
愁苦了几个月的养殖户们,望着池塘里丰收在望的贝类,相互交谈着,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据黄沙港法庭党支部书记、庭长唐文静介绍,黄沙港是国家中心渔港,渔业、养殖业发达。黄沙港法庭打造“‘渔’你相约·‘典’亮渔都”党建品牌,通过与辖区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和村居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发挥法官善于说法和其他成员善于说理的优势,构建“党建+业务”工作模式。近年来,开展理论联学、纠纷联调、矛盾联治等共建活动21次,指导3个渔村修订村规民约,深入一线参与化解涉土地、渔业等纠纷300余起,共同推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黄沙港法庭以党建引领‘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是人民法院站稳解纷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的生动实践。”江苏省人大代表、射阳县植物保护站副站长吴树静说道。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记者:郑卫平丨通讯员:王伟 郝怡敏
见习编辑:姚瀚|联系电话:(010)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杨书培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