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毕业证
承载着青春的印记
上期 我们见证了
前辈科学家们从校园出发
以赤子之心点亮科学的起点
本期精彩继续
PART.01
陀螺及惯性导航专家陆元九194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毕业证书(于1983年颁发)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陆元九院士以毕生心血投身科技报国事业,他深耕惯性器件及惯性导航领域,亲自主持筹建科学院自动化所与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在国内率先开启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其成果深度应用于运载火箭、卫星等空间飞行器中。“陆元九‘七一勋章’专题展”已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开展。诚邀您来馆感受他的科学人生,我们在展馆等您!
PART.2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王颖1956年在南京大学的毕业证书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王颖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长期从事具有地域特点的淤泥潮滩海岸、鼓丘海岸以及河海体系与大陆架沉积等方面研究并作出贡献,被称为“中国第一个乘深潜器从事海底地质调查的女科学家”。
PART.3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动力机械工程专家倪维斗1957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的毕业证书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倪维斗院士深耕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系统发展复杂热力系统建模方法与控制策略,在大型火电机组在线检测诊断、先进燃气轮机推广应用中作出关键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培养硕士博士80余人,著书8部、发表论文320余篇。
PART.4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计算机软件专家杨芙清1959年在莫斯科大学的毕业证书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杨芙清主持研制了我国首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全高级语言操作系统,牵头青鸟工程打造关键技术体系,为中国软件产业筑牢发展根基,199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PART.5
地震工程与波动理论专家廖振鹏1962年在清华大学的毕业证书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上世纪70年代,廖振鹏针对开放系统边界处理难题研究波动理论,1984年与合作者提出 “人工透射理论和边界条件”(国际称 “廖氏吸收边界条件”),成果应用于大坝、核电等工程,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专著《工程波动理论导论》成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唯一教材。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但那份从毕业证里透出的
求知初心与报国热忱
始终未变
现在 轮到你们书写新的故事了
看完科学家的毕业证
是否也勾起了你的校园记忆
快来评论区晒出你的毕业证
留下你的故事吧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