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筹货展会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老物件的故事】追寻“红烛”之光——探寻上海监狱系统精神之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25 08:23:32   浏览次数:33  发布人:236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编者按:岁月的深处,监狱里的老物件静默诉说着过往。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和历史的痕迹,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它们或许曾是囚犯的精神寄托,或许是民警严格执行法律的工具。它们的留存,让我们有机会窥见那些被高墙深锁、不为人知故事。通过这些物品的故事,我们得以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们一起走进《老物件的故事》,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复杂。“红烛”精神是上海监狱的“传家宝”,其衍

    编者按:

    岁月的深处,监狱里的老物件静默诉说着过往。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和历史的痕迹,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它们或许曾是囚犯的精神寄托,或许是民警严格执行法律的工具。它们的留存,让我们有机会窥见那些被高墙深锁、不为人知故事。通过这些物品的故事,我们得以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们一起走进《老物件的故事》,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复杂。

    “红烛”精神是上海监狱的“传家宝”,其衍生于上海监狱系统基层一线战天斗地、艰苦初创的奋斗经历,承载着上海监狱工作的初心与使命,是上海监狱系统的历史文化内核,几代上海监狱民警和衷共济的精神家园。

    “红烛”精神发源于何处?为何名为“红烛”,今天我们通过一份老物件——1988年10月25日的一份报纸,去探寻“红烛”精神的来龙去脉。

    《天湖报》


    1988年10月25日 军天湖农场《天湖报》

    一支自编舞


    《红烛颂》文艺演出

    1988年,为纪念军天湖农场建场30周年,场党委决定举办庆祝活动。在筹备演出时,大家群策群力、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由于条件有限,且同志们大多忙于日常工作,所以找演员成了一个大问题。当时负责演出筹备工作的是刚从政治处调到工会工作的一位民警,他从驻场武警部队借用了几名战士参加演出。

    在筹备文艺演出时,一名战士从家乡请来几位小老师教大家舞蹈。其中一个舞蹈叫《红烛颂》,是歌颂人民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于是,同志们就把这个舞蹈解说词中的人民教师改为人民警察,并重新编排了舞蹈。

    一种新定义


    演出打动观众并引起共鸣

    演出中,新编排且朴素却又意义深刻的舞蹈《红烛颂》,深深地打动了当时在场观看节目的时任市劳改局局长王飞同志,同时也引起了众多人的感情共鸣:从闽北到皖南,一边开垦荒地、建设农场,一边改造罪犯,那些长年累月战斗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青春年华乃至毕生精力的民警、职工,不也像是燃烧的红烛吗?

    在建场30周年庆祝大会上,王飞同志便提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创业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随后,局党委决定,要大力开展宣传“红烛”精神活动,充分挖掘、广泛颂扬身边的先进人物及其感人事迹,运用文艺形式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将“红烛精神”发扬光大。

    此后,经归纳、提炼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也成为上海劳改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赞扬我们的民警、职工为了党的“两劳”事业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

    上海监狱系统的光荣传统和文化气质由此完成了定义。

    一座“红烛”像


    现坐落于军天湖监狱“红烛”广场的“红烛”雕塑

    在“红烛”精神被定义后,军天湖农场各大队积极组织动员宣传并充实其内涵。三大队结合现有的优势资源,雕刻一座雕塑,并设计了三种造型。刚巧,王飞同志来农场视察工作,大队领导汇报此事后,王飞同志非常肯定,并选定了雕塑最终造型方案。

    “红烛”雕塑外形是蜡烛形状,具体展现的是正在敬礼的民警形象,他的原型是原军天湖农场三大队十一中队队长程志平。他在执行调犯遣送新疆的任务途中,加班加点,经常工作至深夜,终因劳累过度,急性心肌炎发作导致急性心衰,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1岁。“红烛”雕塑记录下了感人至深的情景,见证了一代“天湖人”奋斗的历史。

    一系列活动


    “红烛”精神演讲比赛

    局党委于1990年印发了《关于在全局开展宣传“红烛”精神活动的决定》,《决定》中指出,“红烛”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为党的事业,为振兴中华,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劳改事业无私奉献,并在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红烛”精神予以具体化,提出了“六提倡,六反对”,强调要使“红烛”精神成为每一个民警、职工自觉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态度和行为准则。


    “红烛”精神事迹报告会

    同年8月9日,局党委在友谊会堂隆重召开了表彰大会,17名“红烛精神奖”和62名“烛光奖”获得者及千余名民警、职工代表参加了大会。军天湖农场的万紫娟和薛永富同志荣获“红烛精神奖”。会后,劳改局汇编了《红烛人物谱》,举办了《奉献者之歌》摄影作品展,拍摄了《平凡的燃烧》、《崇高的事业》2部电视专题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开播了“红烛之光”专题节目,《劳改劳教通讯》杂志也开辟了专栏,广泛宣传“红烛”典型人物的动人事迹。


    新的时期“红烛”精神

    2002年,上海监狱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弘扬正气、发扬“红烛”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激励人,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引导民警传承发扬“红烛”精神,持续赋予红烛精神新的内涵和张力。全局上下形成共识,新的时期“红烛”精神就是: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爱岗敬业,艰苦奋斗;

    公正执法,为警清廉;

    求真务实,甘于奉献。


    2010年,时任市人大常委主任刘云耕同志

    到军天湖考察并题词

    曾任市劳改局局长、市委政法委书记,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刘云耕同志,在2010年考察军天湖监狱时所题的词——“申城多少平安夜,天湖几代守夜人”,也是“红烛”精神的真实写照。

    2013年3月4日,监狱管理局政治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红烛”精神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对上海监狱新时期“红烛”精神内涵进行挖掘、提炼,提出了不同形式的代表性表述,主要概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执着顽强的坚守精神;秉公执法的法治精神;兢兢业业的责任精神;固守底线的清正本色。并提出要形成上海监狱新时期“红烛”精神内涵,使“红烛”精神成为广大干警的共有精神家园、成为上海监狱文化建设的宝贵成果和财富、成为推进上海监狱新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首届上海监狱系统“十佳红烛团队”

    2016年8月,时任司法部监狱管理局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要求进一步总结提炼“红烛”精神,并以适当方式研究推广。在具体实践中,上海监狱先后围绕形成民警、职工职业价值认同,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具象化,倡导诠释好监狱事业主人翁、改革前行燃灯者、平安建设守夜人、人格矫治引航员“四种角色”,赋予了“红烛”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注重以“红烛”典型感召人,开展“永不褪色的红烛——上海监狱系统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围绕“三做一优”,聚力以团队精神凝聚队伍,开展“同擎共举 匠心红烛——上海监狱系统十佳红烛团队”评选活动;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红烛”精神凝炼传承,聚焦上海监狱工作改革实践,做好“初心筑梦 扬帆征程”讲述活动。

    一系列活动的推开,将宣传“红烛精神”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和良好的氛围,而军天湖监狱作为“红烛”精神发源地的地位也得到了认同和确立。

    “红烛”精神承载着上海监狱工作的初心与使命,是上海监狱系统的历史文化内核,鼓舞和激励着广大监狱民警在这特殊的战场上默默奉献,兢兢业业,创造了许多令人叹服的光辉业绩。

    当前,上海监狱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在高质量发展前行的路途中,积极践行和发扬“红烛”精神,不仅体现了上海监狱广大民警的忠诚使命和无私奉献,更是为上海监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

    编辑:郭 伟

    供稿:局办公室 冯立章

    军天湖监狱

    王 康 蓝 洋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236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