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筹货展会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展会,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印记|核力奋进 深山铸剑不言弃的中核力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16 12:50:27   浏览次数:8  发布人:ece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小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穿越岁月尘烟,印刻国家记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央视网联合14家中央企业共同制作的首部国资央企系列AI微短剧《印记》于10月1日正式上线,在“国资小新”、央视网等平台持续播出,讲述央企建设者们闪烁智慧、彰显担当、浸透血汗的故事。今天为您带来第六篇,《印记|核力奋进

    小新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穿越岁月尘烟,印刻国家记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央视网联合14家中央企业共同制作的首部国资央企系列AI微短剧《印记》于10月1日正式上线,在“国资小新”、央视网等平台持续播出,讲述央企建设者们闪烁智慧、彰显担当、浸透血汗的故事。今天为您带来第六篇,《印记|核力奋进 深山铸剑不言弃的中核力量》。

    “孩子们,辛苦了。”这是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年轻工程师在拆除第一代核潜艇屏蔽墙时,在铅块底部发现的六个字。上世纪中叶,面对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和核威胁,苏联对中国在核潜艇技术上守口如瓶。但是作为保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毛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5年,一支“八千人会战的大军”悄然进入了四川的崇山峻岭间,中国攻坚克难的核动力事业也就由此展开。表面上,他们是“搞水电”的神秘人,实际上,八千军民中藏着中国最顶尖的核专家,他们要完成一项当时最高机密的工程——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陆上模式堆。


    为了防空需要,基地建在四川深山的隐蔽角落。荒草遍野、蛇虫出没,工地周围是简陋的营房和实验室,四处弥漫着建设的尘土。“母亲,我这里一切都好,请不用担心,以后可以用这个地址给我寄信……”但是信件上的地址只是一个简单的代号——成都291信箱。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通信地址,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实验基地(九〇九基地)内八千军民与家人唯一的联络方式。

    那是一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喝泥水,啃干粮,荣辱与共几代人”。为了国家的第一代核潜艇动力装置,八千军民背井离乡,隐姓埋名,默默奉献。但是他们相信,等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就能堂堂正正地告诉大家,他们在为国家做什么!


    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科学家彭士禄操作设备,赵仁凯记录数据。没有技术材料,那就自己做;没有经验,那就一点点摸索。第一代核潜艇建设者们怀揣一个信念:不仅要做成功,还要让它足够安全,不能依赖进口技术,要亲手打造出属于中国的核动力事业。再困难,也要攻克这个难关!

    1970年8月30日,建设者们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就让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达到满功率运行,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在恶劣的环境中,为国家的核电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总理在听取汇报时说,“陆上模式堆奠定了热核电站的基础,今后燃料多了,就可以自己搞陆上核电站!”

    八千军民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中国核动力事业稳步向前,红色粉笔书写在屏蔽墙最高处的那六个字也随着核潜艇事业扬帆起航——“孩子们,辛苦了”,这几个字,不仅是一句简单的鼓励,更承载了几代核工业人的心血与梦想,九〇九基地将永远铭记你们的贡献!


    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入运营。

    在秦山二期设计任务落地开工后,核动力院副院长张森如召集了10多位年轻的技术骨干,回到了寂静的九〇九基地,展开了封闭式研讨。他们要挑战下一个高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

    二十多年前的成都,每到冬季,城市里就因“缺电”黑压压一片。为了满足国家电力需求、能源结构调整和核电大规模发展的需要,技术骨干们在九〇九基地经过一系列“头脑风暴”,最终确定了“177堆芯”设计、CNP1000技术方案、更大尺寸的压力容器等关键技术参数,决定了中国核电自主化的技术方向,为华龙一号的成功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张森如坚定地说,“核电是未来能源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要从核反应堆的设计、燃料的选择到安全措施的制定,都有自主的掌控能力,真正实现‘中国制造’。”


    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终于在福清核电站浇下第一罐混凝土。这是中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标志着中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2015年12月,在中非装备制造展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站在华龙一号模型前,向南非总统介绍时说,“这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我们要把它推向非洲和全世界。”

    华龙一号工程涉及6万多台设备,设计寿命长达60年,换料周期为18个月,电厂可利用率高达90%,能抵御九级地震及商用大飞机的撞击,其安全性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


    作为“举国之力”协同攻关的“国之重器”和“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已经是当前世界核电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单台华龙一号机组每年可发电近1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一年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国内,华龙一号已成为当前我国核电项目建设的主打堆型,落户福建漳州、海南昌江、浙江金七门等地,在建及投运规模突破10台。在海外,华龙一号“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出口巴基斯坦的卡拉奇2、3号两台机组均已投入商业运营,多个国家的华龙一号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从九〇九基地的艰苦岁月到今天的辉煌成就,核动力院一步一个脚印,沿着老一辈核工业人曾经走过的路,打破了技术封锁,将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到世界第一方阵,用坚韧与智慧书写了中国核工业的传奇。新时代的核动力人将继续肩负重任,推动中国核事业迈向更高的峰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大的“核动力”

    ———— /END/ ————

    责任编辑丨 程镜睿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ece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